思源.2023. 4 月號
12
以外的文章,自行理解深層文意,同時有助訓練他
們應付校本評核中的「口頭匯報」部分,免於正式匯
報時過分緊張。老師可鼓勵學生多聽文學講座,豐
富課外中文知識,從中培養學生語文和理解能力,
幫助他們完成校本評核。
當學生在日常課堂中獲得相應的指導,便無須
太過擔心「校本評核」,因那始終不涉臨場發揮的
變數。潘強調老師若有閱讀習慣,除了有助平常溝
通,在溝通過程中亦可以學養魅力薰染學生,凝聚
他們一起策劃和籌辦各種閱讀推廣活動。潘舉例說
他曾在校內舉辦大型書展、閱讀週、本地作家閱讀
座談會等活動,讓校內所有學生參與,灌輸閱讀的
重要性和趣味,渲染校內閱讀氣氛。
老師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細步可做,就是提供
建議書目給各級學生,讓學生在指定時間看完書
本。潘舉例說可給初中學生提供100本建議書目,
學生一年大約能看完十餘本已很好了。(換句話說,
100 本可看足中學六年了!)整個中文教學團隊如此
通過課程規劃和詳細討論來制定活動策略和方向,
推動時則號召學生共同籌辧,讓學生分享到滿足
感,相信這樣應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建立校內
風氣,端正學生看書的態度,保持好學和認真的心
態。潘補充老師不要太執着自己的「高品味」,有時
也要「迎合」和「遷就」學生的口味。潘舉例說他曾
為了吸引學生多讀各種經典書籍,花時間觀看紅極
一時的《哈利波特》電影和小說,適逢《西遊記》電
視劇受本地大眾喜愛,潘從中抽絲剝繭,將兩者結
合,舉行「《西遊記》與《哈利波特》」讀書會,順水
推舟向學生介紹《西遊記》和《聊齋》鬼怪故事,活
動大受歡迎,足見了解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流行熱
話也是推廣中國文化和文學書籍的重要因素。
撥亂反正的機遇 微觀部署中的豪情
如做好了「外圈」的宏觀閱讀推廣,進而適時引
導學生完成「內圈」的「校本評核」任務,可說只是
順水推舟之舉。只是現在不少學校只側重「應試訓
練」,更有老師表示大部分教學時間都耗在教授12
篇「指定考核作品」。我們向潘問及他對此現象的看
法,他斷言應道:「這當然不理想!」要撥亂反正,
便要解開如此編排背後的心結。潘指出這樣傾側跟
老師的「安全感」有關:一來古典文章的研究資料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