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2023. 4 月號
38
目前小學中文教學中鮮有獨立自成體統的「成語
教學」,如上所述,小學大概也沒有這樣的餘裕--
現在大多是從課文中勾出成語當作新詞,然後跟其
他新詞混在一起以「默書」作為評估手段,頂多將其
標示為寫作的「詞銀」,要學生盡量在作文時嘗試使
用。老師大概都會發現「成語」對於小學生來說,有
一定的吸引力,彷彿能用上越多的成語,文章便會
越好,於是不惜扭曲本意也要盡量使用成語,如此
既學不好成語,也練不好寫作。
以成語闡釋「凝煉語感」和「語境」的概念
要思考成語該如何跟主體教學框架融合始能發
揮上述成效,讓我先以右圖來概括一下成語的特質
跟教學鋪排的邏輯。成語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粹的
積澱,主要來源有二,比率較多是源自典籍、歷史
故事、寓言,如「杞人憂天」、「狡兔三窟」、「守株
待兔」等;另外,便是在民眾日常生活運用,通過
約定俗成而流傳下來的,如「爭分奪秒」、「歡天喜
地」,這類成語在表意上一般比較直接顯淺,基本上
只要明白字詞含義便可猜到成語的含 ,適合作為
初學成語者的學材--一般來說,學習成語不宜過
早,可在高小時候開始也未遲,可能效果更佳,更
易讓學生領悟學習語文的樂趣。這在後文再談相關
的教學法。由於「典故型」的成語含有較厚重的文化
含 ,所以都是沉澱到民眾生活底層去。
事實上,對於小學生來說,「語境」和「凝煉語
感」這些概念是相當抽象的,老師可先用上述源自
民眾生活的成語來解說。以「歡天喜地」為例,我們
只需要將成語稍為拆解成「歡喜」和「天地」兩詞,
然後引導學生推斷出成語含意:「歡樂得像飛上了天
再落回地上的感覺」即可,然後告訴學生成語的厲
害就是它可以將整個句子濃縮成四個字,而且相當
傳神。還可強調有些成語是將整個故事濃縮成四個
字,然後問學生想不想學懂這種「濃縮魔法」?這樣
便在學生心目中植入了「凝鍊語感」的概念。
接着便可加入「爭分奪秒」這個結構相似的成語
來闡述「語境」的概念。老師可以畫面來引導學生來
了解「語境」,例如「歡天喜地」讓人想起「大快活」
快餐店那個「彈跳起來的人形」標誌,然後問:「『爭
分奪秒』會令你想起甚麼畫面?」(測驗考試時,課
室內的時鐘)接着老師可以帶出運用成語時,要留
意成語跟句子,甚至段落的上文下理是否銜接--
「歡天喜地」和「爭分奪秒」雖然帶起的情緒好像很
不同,一個快樂,一個是緊張狀態,但不代表兩者
不能共存在一個句子中,老師可給學生兩個例句:
「我們一家人歡天喜地到迪士尼樂園遊玩,由於遊人
眾多,我們都爭分奪秒地穿梭於不同的機動遊戲之
民眾生活
成語典故
日常生活
成語典故 語境法
溯源法 語素法
過去:文化積澱
現在: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