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書
博 覽 《黎紫書小小說》前言 鮑國鴻、林惠娟
思源.2023. 4 月號
44 文學路上的相逢相知,是
緣份。認識黎紫書,
始於2017年浸會大學「國際作
家工作坊」邀請她來港任駐校
作家。春日的一個下午,黎紫
書親臨編者任職的學校,與同
學暢談對她創作深具影響的人
和事。小小的教室,洋溢文學
的情味。馬來西亞文學散步團
仲夏成行,黎紫書穿針引線,
邀請有人出版社曾翎龍先生與
師生見面,談當地華文文學的
發展和出版。當天黎紫書竟然
從怡保南下吉隆坡參與其事,
師生滿是驚喜,小小的月樹書
店,瀰漫南洋的文學情調。學
生對黎紫書的作品感興趣,亦
燃起了編者選輯《黎紫書小小
說》的火苗。
感謝黎紫書信任,一口答應
編者冒昧提出的構想,也不事先
設定任何選輯的框架。黎紫書
創作小小說逾20 年,出版過《微
型黎紫書》、《無巧不成書》、《簡
寫》和《余生》四本集子,作品超
過130 篇。順序閱讀自然明白到
黎紫書創作小小說的歷程,用她
的話就是從「執着於故事的完整」
到追求「小說的完整」,愈往後的
篇幅更為精簡,表達更為含蓄,
閱讀本書後記〈應許之地〉當可
深入了解她的看法。
然而編選《黎紫書小小說》
並非以展示黎紫書的創作歷程或
藝術成就為目的,而是為中學生
提供優良的文學讀物。選取主
題健康,內容積極,有助啟發思
考,培養人文關懷精神,以及文
字生動,手法多樣,能夠滋潤創
作,提高中國語文素養的作品,
才是編者初心考量的所在。感謝
黎紫書的包容,沒有怪責編者翻
出她認為「不夠漂亮的少作」。語
文學習的面向本來就很多,學生
的學習需求也不一樣,閱讀此書
自可各適其適。意象運用、氣氛
營造、感官描寫、陌生化結局等
文學創作的技巧,固然有可以欣
賞和借鏡之處;就算是黎紫書謙
稱「不夠漂亮的少作」,其中選
材立意所隱含的關懷和憐憫的精
神,故事情節鋪展和人物形象塑
造的技巧等,都有學習的價值。
書後附有每篇作品的出處列表,
讀者細意追溯,如能從選篇中看
見一個立體的黎紫書,了解她多
年來對小小說創作的探求,那就
是深一層的閱讀收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