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思源特稿
短短一年多,已跟十多個社福機
構合辦活動。例如無家者協會出
版繪本,一拳便協助舉辦新書講
座;另一邊廂,協會也安排無家
者為一拳送飯、安裝書架……一
切由書而起,由書而生。「很高興
可讓街坊對這些無家者有更多認
識!」一鳴滿足地說,把一拳發
展成「社區教室」,都在他預計之
中,但與參加者的互動,所帶的
喜悅和滿足,實屬意外。
以人為本,不離尊重
一鳴認為,做人做事貴乎尊
重,而尊重作者、出版社和讀
者,也是開店初衷。「以往作者
在書店寄賣新書,多由書店定好
分成。一拳則不設限,由作者自
定,這是對創作的尊重。」這承
諾維持至今。
逛一逛一拳,會發現書的分
類別具一格:「酒吧話題」、「無用
送貨叔叔和《李香蘭》
一鳴說,訪問前兩天,一名
送貨叔叔送貨到一拳,等待簽
收之際,看見櫃台有一本《李香
蘭--山口淑子的故事》,拿來
翻閱,卻發現是英文著作。叔
叔慨歎說,自己對李香蘭的故事
感興趣,但奈何英文不好,讀不
來。一鳴聽見後,便告訴他書
店將會舉行粵語作者講座,送貨
叔叔很高興,馬上用手機拍下詳
情,說會出席。
「我就是想做到這樣的效
果!」一鳴說的效果,是把讀者
和閱讀連結起來。「以往獨立書
店的對象主要是『文青』,一拳要
服務的,是不常閱讀,但對閱讀
又不是全無興趣的一羣。這類讀
者最需要支援,所以我們不只賣
書,還會舉辦講座、工作坊,讓
讀者先接觸作者或有趣的主題,
有了互動,再對書生出興趣。」
說到做到,一拳開業至今,每隔
數天就有活動舉辦,數量多、題
材廣,主題包羅文史哲、藝術音
樂、運動、武術、飲食等,全都
直接或間接地和書聯繫起來。
一鳴開書店前,從事社區工
作多年,接觸的多是基層街坊、
無家者、少數族裔等,「但我走
進書店,卻很少見到這些人的身
影。閱讀不分高低雅俗,如果書
店只服務某一類背景的羣眾,很
可惜。」他決心打破這道界線,
之用」、「奇人異事」都是按一鳴
的閱讀經驗來劃分。再看下去,
還有按出版社索驥的「出版社你
好」--出版社在出版流程中的
貢獻,一鳴沒有撂下。「我們好像
每年在書展裏尋找特價書時,才
會看看市面上有哪些出版社。事
實上它們有各自的出版理念和風
格,值得讀者多留意。」
至於一拳對讀者的重視和心
意,參加過他們活動的人應能領
受。「一拳在賣書之外想做更多新
嘗試,希望帶一個新的關係給出
版社、作者和讀者。」推廣詩集,
你以為只能舉辦優雅文靜的講座
嗎?一拳可邀請了作者帶領導
賞團,與讀者共遊南丫
島,邊行山、邊唸詩、
邊講生態。「我們要求
參加者先買書,而
這五十多人自此便
擁有了他們人生中
第一本詩集。」
一拳賣書少有打折,但會送本地農作物、日用品以回饋讀者,藉此推廣本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