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2023. 4 月號
36
是解釋寵物對人的感情如何真誠,而是論證狗對人
的感情並非「真愛」,他笑說:「這是我被批評得最
嚴重的一篇。」篇中首先指出了狗對人的感情其實是
強迫而成──世上本無「狗」,這一物種其實是由人
類先祖對狼羣的馴化、繁殖而演化出來的。因此,
狗對人的忠誠,是在萬年間的代代「洗腦」下,內化
成為凌駕於動物本能的特性。再者,郭博士認為真
愛的重要本質之一在於自由選擇。由此,便可得出
「狗對人並無真愛」的結論。
在眾人木然之際,郭博士又道:「即便如此,難
道我們就不可以繼續愛我們的寵物了嗎?若有一些
愛狗人士因此而抨擊我,大抵是沒有詳閱過我的文
章吧。」其實,郭博士雖然提出如此質疑,但文末卻
寫 道 :「 所謂愛到深處無怨尤,儘管明知對方並不愛
你,卻仍無怨無悔地付出,才是最真摯可敬的愛。」
所以,或許寵物確實不明白自己「為誰辛苦」,但人
難道就不清楚自己「為誰甜」嗎?
世界 他生緣會更難期 〈絕育才是道德?〉
討論過人與狗的關係後,郭博士又重新聚焦在
人類身上,談及有關絕育的道德義務,篇中主要借
用了哲學家斑奈特(David Benatar)的兩點論證作說
明。第一,生而為人,苦多於樂(相關論證亦可見
〈其實人生遠比你所想的痛苦?〉一文),所以生育
某程度上就是拿下一代的生命作一場「輸多贏少」的
賭博;第二,人類是地球上傷害同類與其他物種最
多的生物,如戰爭會導致同類大量死亡、日常飲食
會宰殺大量動物。基於上述兩點,絕育才是保護人
類、保護動物,乃至保護地球的最佳手段。
有人或許會認為這種論調是鼓吹「殺人」,郭博
士解釋道:「殺人或傷害他人是會為他人帶來痛苦的
行徑,絕對不值得提倡,但絕育卻不會製造痛苦,
甚至能停止製造痛苦。」
異地風雲孰料,他生緣會難期。郭博士的論證
似乎不誤,但相信許多人對此仍是難以接受。其
實,絕育與否始終是個人取捨,一切的選擇只要能
不傷害他人、不製造痛苦便可以了。但就郭博士
所舉的第二點論證,卻使人不勝唏噓:不論有意無
意,人類的存在往往都在不停傷害他者。如果純粹
要減少對他人造成痛苦,尚可憑個人修養做到,但
要將全人類變為素食者以減少對動物造成的痛苦,
就難以達成了──惟願科技進步能解決問題。
郭博士分享完畢後,讀者均踴躍提問,其中討
論得最多的是絕育的問題,但令筆者印象最為深刻
的,卻是其中一位讀者不斷追問有關「道德」與「科
技」的問題。那位讀者與郭博士談論了十多分鐘,
問題大約是「科技日益進步,會否使一小撮壞人更
容易壓制、掌控其他人?若然,道德似乎只會日漸
被科技所壓垮。」郭博士的回應簡單概述如下:一、
道德不顯不代表道德不好;二、壞人有科技,好人
也有科技,所以並不是一面倒的情況;三、據歷史
學家的研究,人類的歷史自古至今,在道德、文明
等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如奴隸的廢除、戰爭數量
的下降),只是時間的確漫長。以上種種,大抵也與
先賢所述殊途同歸:「君子博學、深謀、修身、端行
以俟其時。」
近兩小時的分享會轉瞬流逝,期間絕無冷場。
從讀者們此起彼落的驚歎與談論來看,這二十八片
樹葉所攪動起的,又豈止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