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春風時雨
林老師指出,〈歸 路〉是 作
者由親身經歷引起聯想而成的作
品,文憑試寫作卷中有「重遊舊
地」的題目,所抒發的感受與作
者相似。然而,同學寫作這一類
題目時,筆觸往往太用力;相對
來說,黎紫書輕輕下筆,則更易
使人動容。小說提到老人失去
「以前種下的一棵樹」、「豬肉的
香味」、「街頭的老店」等等,這
些都是真實的「失去」;相反,結
尾提到「我」的妻子所看到的景
觀,則出於想像,是虛無的。兩
者對比之下,更見失蹤老人的悲
哀。鮑老師提到,〈歸路〉寫的
失智老人是社會上的弱小,但小
說裏派出所的民警依然樂意招呼
他,為他每天到派出所報失「打
開本子給他備案」,可見不同人
看同樣的故事會有不同的感受,
我們必須有慎重的思考與包容的
心。鮑老師又指,〈歸路〉雖然寫
到人生的灰暗,但也可見作者的
人文關懷,反映了作者對幸福、
和諧、美善的憧憬;我們可以由
此回想,自己如何對待親人乃至
其他人,因而可發揚美善和愛。
陳老師則表示,他由〈歸路〉
的故事聯想到黎紫書的另一篇小
說〈窗簾〉(無收錄在《黎紫書小
小說》中),故事提到主角先因沒
有掛窗簾而被鄰居投訴,掛上窗
簾後又被新來的鄰居投訴,可見
我們應學習包容,並以不同的角
度看待事情。林老師回應說,在
每一個階段,有不同經歷,去讀
同樣的作品,自然會有不同的感
受或得着。
掌中的大千世界
講座的最後,黎紫書提到自
己開始寫微型小說的經過。她表
示,馬來西亞發表文學著作的園
地有限,所以報館都鼓勵作者把
小說、散文寫得短一點,好讓大
家都有機會發表作品。寫作有它
「好玩」的地方,但必須認真看待
和鑽研。微型小說的局限大,但
從另一面看卻是「容易完成」的
文體。微型小說大約一千字的篇
幅,卻要呈現出一萬字的內容,
她認為這樣的「局限」對她日後
寫(長篇)小說幫助很大。因為
自此之後,她寫每個字、每個標
點都十分注重,而且微型小說也
使她在馬來西亞、台灣等地得到
很多讀者。
寫到這裏,筆者想起威廉·
布萊克的一首名詩〈天真的預言〉
("Auguries of Innocence"),開首是
這樣的:
一粒沙裏看出世界,
一朵野花裏見天國,
在你掌裏盛住無限,
一時間裏便是永遠。
(〈天真的預言〉譯本眾多,上面
四句採用了周作人翻譯的版本。)
布萊克在這四句詩裏以誇張的手
法極言「以小見大」的可能,而
文憑試卷二命題寫作同樣要求考
生具備「以小見大」的能力。卷
二命題寫作的「上品」要求之一
是「立意明確、深刻」,以往有
幾年的評卷參考甚至明確指出考
生如能「從人生或人文理想等層
面反思」、「從哲理、文化、人生
價值等層面思考」而「立意深刻」
可獲「上上品」。每篇微型小說
的篇幅約一千字,與文憑試卷二
命題寫作的上品示例長度相若,
黎紫書怎樣在有限的篇幅內,呈
現不同的社會現象或人性的美醜
善惡,可堪作為同學的學習對
象。
莫慶堯中學 SONATA 藝文空間
講座後,參加者在莫慶堯中學 SONATA
藝文空間熱烈地交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