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一
6
追 本 源溯
葉公好龍
--《莊子》
從前,有一個名叫葉公的人,他很喜歡龍,家中所
有用具和擺設,都有龍的圖案。葉公喜歡龍的事,連天
上的真龍都知道了,真龍十分好奇,於是來到葉公的家
一看究竟……
葉公看到真龍時為甚麼
一臉驚慌?
A 因為他不是真的
喜歡龍。
B 因為真龍的樣子
很兇猛。
龍的形態真漂亮,
我很喜歡龍啊!
原來有人這麼喜歡龍,
我要去看看。
是龍啊!好可怕!
�����������������������
����������������������� ������������ɪʹ�����
������������ɪʹ�����
7 小動物看大世界
意思
★ 表面上喜歡,但實際上不喜歡,甚至會害怕。
★ 比喻喜好似是而非,言行不一。
例句
1 子蕎說她喜歡游泳,卻常常缺席游泳課,難道這不是
葉公好龍嗎?【形容行為】
2 李先生經常說自己熱愛古典音樂,其實只是葉公好龍,
不然怎會在演奏會上呼呼大睡?【形容行為】
近義:表裏不一、口是心非 反義:言行一致
★ 「葉公好龍」所指的事情與愛好有關。
★ 「表裏不一」的含義較廣泛,指說話與行為不一致,不一定
與喜好有關。
怎 樣 用
在 上填上「葉公好龍」或「表裏不一」。
1 他說自己常常行善,剛才卻避開賣旗的義工,真是
。
2 逸齊說他喜歡踢足球,而且坐言起行,每天到球場
練習,看來他不是 。
3 他經常到畫廊看畫展,想不到他只是 ,
對畫畫沒有太大興趣。
�����������������������
����������������������� ������������ɪʹ�����
������������ɪʹ�����
41
細聽思潮
如是課堂教學,老師不妨在看過漫畫後,先指
示學生不要急着完成右頁的練習,可先一起想想或
討論「葉公好龍」是用來形容甚麼情況,然後再以右
頁解說印證,當能加深印象。
以「語素法」積累的語感帶動輸出
成語的語言特色是「凝煉」,老師可以試着給學
生解拆成語中的關鍵「語素」來給學生灌輸「精煉」
語言的概念。以「葉公好龍」為例,老師可提問學
生: 1 「好」字有多少種含意?
(答:形容狀態的「良好」,或用作動詞,
表示「愛好」和「喜好」)
2 成語中的「好」是哪個意思?
(「愛好」的意思)
3 那麼「葉公」是否真的「好龍」?
(不是)
4 那麼「好」在成語中發揮了甚麼效用?
(反語、諷刺)
另外,老師可提示學生每個成語都可以充當不
同的「語素」成分,最少兩種,最多六種。例如「不
亢不卑」,除了可作為「謂語」形容主語;還可以作
為「賓語」用來表示「動作」或「行為」的成果;也
可以作為修飾名詞的「定語」(例如「不亢不卑的個
性」);還可作「狀語」,修飾形容詞或動詞(例如
「不亢不卑地回答」)。老師當然不用給小學生教授
「主、謂、賓、定、狀、補」等語法概念,但宜以其
中一個成語為例作解說,讓學生明白成語可放在句
子中不同的位置,發揮不同的效用。以「推陳出新」
為例,《胸》裏列出下面兩個使用方法:
一、 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商品必須推陳出新,才能
吸引消費者。【形容事物】
二、 這位畫家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出與別不同的作
品,打破自己的風格。【形容行為】
一般學生都會忽略句後括引的功能,老師宜囑
學生要多留意,只要知道成語的「多元運用」,用起
來才能創作出更豐富的「語境」,令句子看起來更獨
特和富個性。
「小中銜接」的「成竹」
老師可以在六年級下學期,當完成大部分課堂
後,舉辦一個小小的投票活動,讓學生選五至十篇
最喜歡的成語故事。選出後,老師可將成語故事的
文言文本給學生,稍加點撥,引導學生拿漫畫來對
讀,然後完成簡單的「文言語譯」工作紙當作簡略的
評估即可。此舉並非要學生學會文言文中的「古代
漢語」知識,而是以學生喜歡的故事為跳板,先消
弭學生對文言文因陌生而心生恐懼,甚至抗拒。如
果能幫助學生體會到文言文原來並不太難,並卸下
心防才銜接上初中,對於學生來說已是功德無量之
舉。加上如以上面的建議引導學生認識成語,那麼
學生應該對凝煉的「語感」有一定的意會,這不啻是
讓「成竹」在學生心胸中滋長,更可說是「小中銜接」
是否流暢的重要指標。